东北一枝花 -张哈哈
0:00 / 0:00 (朗诵:琼花)
12
播放列表
   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
  • 0.25x
  • 0.5x
  • 0.75x
  • 1.0x
  • 1.25x
  • 1.5x
  • 2.0x
  • 列表循环
  • 随机播放
  • 单曲循环
  • 单曲播放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临江仙·再用前韵送祐之弟归浮梁

辛弃疾 辛弃疾〔宋代〕

钟鼎山林都是梦,人间宠辱休露。只消闲处过平生。酒杯秋吸露,诗句夜裁冰。
记取小窗风雨夜,对床灯火多情。问谁千里伴君行。晓山眉样翠,秋水镜般明。

译文及注释

译文
无论在朝为官,还是隐于山林都是幻梦,何必为宠辱得失自我惊扰(皆要宠辱不惊)。只愿秋饮如同甘露之美酒,夜吟冰雪之诗句,以此悠闲过一生。
犹记得小时候,窗外风雨两人同宿夜语的手足情谊.送行路上牵挂前方不知有谁继续陪伴你。山色青翠如黛眉秋水如同镜子清澈无波。

注释
浮梁:县名,宋属饶州。《浮梁县志·官司志》:“辛次膺字企李,莱州人,政和二年进士,靖康初,奉亲来知浮梁,遂留居溪东之南城最高山下。”白居易《琵琶行》:“商人重利轻别离,前月浮梁买茶去。”
钟鼎句:杜甫《清明》:“钟鼎山林各天成,浊醪粗饭任吾年。” 钟鼎,钟鸣鼎食,古代富贵

展开阅读全文 ∨

创作背景

  《临江仙·再用前韵送祐之弟归浮梁》当作于宋孝宗淳熙八年(1181)之后辛弃疾退居江西上饶时期。在罢归赋闲的日子里,可以排遣壮怀愁绪的,只有饮酒、赋词诸项。此时他送族弟辛祐之归浮梁,为赋别情而作此词。

参考资料:完善

1、 朱惠国.论辛弃疾二十四首《临江仙》的体式及其词谱学意义.文艺理论研究.2017(04)
2、 谢俊华·辛弃疾全词详注(上册)·沈阳:辽宁人民出版社,2016

简析

  此词上片表现了词人闲处过平生的人生态度,以及选择平静闲淡的生活方式;下片回忆了往昔与弟弟小窗风雨、对床夜话的手足情谊,想象族弟归途之中的情景,祝福他有青翠如黛的山、明亮如镜的水相伴前行,表达了一片离别深情。全词对仗工整,比喻巧妙,运用想象,含蓄蕴藉,耐人回味。

辛弃疾

辛弃疾

辛弃疾(1140年5月28日-1207年10月3日),原字坦夫,后改字幼安,中年后别号稼轩,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(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)人。南宋官员、将领、文学家,豪放派词人,有“词中之龙”之称。与苏轼合称“苏辛”,与李清照并称“济南二安”。辛弃疾出生时,中原已为金兵所占。21岁参加抗金义军,不久归南宋。历任湖北、江西、湖南、福建、浙东安抚使等职。一生力主抗金。曾上《美芹十论》与《九议》,条陈战守之策。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,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,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;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。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,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。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,后被弹劾落职,退隐江西带湖。 838篇诗文  1694条名句

猜您喜欢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齐天乐·蟋蟀

姜夔 姜夔〔宋代〕

丙辰岁,与张功父会饮张达可之堂。闻屋壁间蟋蟀有声,功父约予同赋,以授歌者。功父先成,辞甚美。予裴回末利花间,仰见秋月,顿起幽思,寻亦得此。蟋蟀,中都呼为促织,善斗。好事者或以三二十万钱致一枚,镂象齿为楼观以贮之。

庾郎先自吟愁赋,凄凄更闻私语。露湿铜铺,苔侵石井,都是曾听伊处。哀音似诉。正思妇无眠,起寻机杼。曲曲屏山,夜凉独自甚情绪?
西窗又吹暗雨。为谁频断续,相和砧杵?候馆迎秋,离宫吊月,别有伤心无数。豳诗漫与。笑篱落呼灯,世间儿女。写入琴丝,一声声更苦。
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题西太一宫壁二首

王安石 王安石〔宋代〕

柳叶鸣蜩绿暗,荷花落日红酣。
三十六陂春水,白头想见江南。

三十年前此地,父兄持我东西。
今日重来白首,欲寻陈迹都迷。
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江城子·赏春

朱淑真 朱淑真〔宋代〕

斜风细雨作春寒,对尊前,忆前欢。曾把梨花,寂寞泪阑干。芳草断烟南浦路,和别泪,看青山。
昨宵结得梦夤缘,水云间,悄无言。争奈醒来,愁恨又依然。展转衾裯空懊恼,天易见,见伊难。
2025 333诗词古文网 | 诗文 | 名句 | 作者 | 古籍 | 纠错